手机依赖害了学生
发布时间:2018-09-07 09:17 作者:兵兵 点击: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如今,不少学生都有一部手机,通过微信与同学、老师联系和沟通,完成作业或解答学习困惑,下载各种作业APP搜索答案、完成学习任务。课余时间,通过手机追剧、游戏、淘宝。家长则通过微信家长群、“家长帮”、校讯通等完成学校委托的家庭教育任务,保持和班主任、学校的联系。上述情形,想必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十分熟悉。
手机是信息科技发展的产物,大大提高了人们沟通的效率和成本,但也要警惕“手机依赖症”对学习的不良影响。对青少年而言,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提升、不断实现个体素质提高和品质完善,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渐进螺旋式提升过程。这个过程的唯一主体和主角应是青少年学生,只有靠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,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。所有的手段都是辅助,包括手机在内,都只是一种技术辅助手段,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。
“手机依赖症”则过度放大了学习中手机的辅助功能,把手机作为学习和成长必不可少的工具,结果必然导致依赖程度上升。一旦离开了手机,孩子就容易陷入无所事事、学不可学、思不能思,甚至精神萎靡不振,仿佛失去了学习的方向和方法。
此外,人机互动的“答疑解惑”简单冰凉、毫无情感,屏幕取代了传统的家访、家长会、教师的辅导,完全削减和弱化教育的温暖和直观,将情感教育、情感交流、思想引导、心理纾解统统消于无形,不仅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创新,还阻碍了师生、学校和家长之间沟通的温暖和人性,最终,恐怕只会成为教育失败的罪魁和学生成长的梦魇。
教育应当回归本原,成长应当回归本原,即便手机技术再发达,也无法取代教育的人性和温情。面对学生的“手机依赖症”,我们必须认真对待,科学干预。首先,要秉持科学态度,认清手机只是沟通工具、教育手段,不是必备条件。其次,学校要端正教育思想,走出唯“技术依赖”的教育惰性,从坚守教育人性、凸显教育温情、恪守教育原则的角度,引导学生主动思考、提高解决学习难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最后,应当从教学设计上规避手机依赖症的弊端。科学干预作业布置、作业批改、课堂教学等过程中的行为,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,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。

猜你喜欢

赫拉防晒霜和安耐晒哪个好 使用对比是怎样的


冻膜可以不洗吗 可以过夜吗


美容液适合多大年龄用 用多少合适


celderma面膜好用吗 多少钱


中兴通讯A股连续三天跌停 市值跌破千亿元


超可爱「手指表」像被照缩小灯 尺寸等同於戒指


那些年我们追的YSL唇膏!漆光唇釉、丝绒唇露、双色蜜唇膏,6大系列最热卖的


任天堂将迎新社长 Switch销量及最畅销游戏榜单公布


含蓄秀爱意 林晓同东方味珠宝传情


第70届艾美奖提名《冰与火之歌》22项重夺领先之姿
